欢迎光临~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

酒驾怎样判定的?记者为你揭秘检测过程

时间: 2024-04-21 01:44:29 |   作者: 执法记录仪

酒驾怎样判定的?记者为你揭秘检测过程

  • 功率:
  • 蓝牙版本:
  • 电池容量:
  • 工作时间:
  • 产品描述:
  • 在线订购

  图片来自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9)、司法鉴别判定科学研究院

  近日,“酒驾检验新标准发布”这一消息引发全网热议,12月11日,大河报豫视频推出《酒驾有了最新标准,明年3月1日实施?真相来了:系误读》报道,对该消息做出权威解释说明。

  酒驾判定标准没改变,那么酒驾是怎样检测的?喝多少啤酒、白酒会达到酒驾标准?喝酒后多久才能开车?12月1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河南唯实司法鉴定中心,采访有关专业人士,揭秘酒驾检测过程。

  日前,国家标准《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GB/T42430-2023)正式对外发布,将于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酒精检验测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如今提档升级,其发布得到了广泛关注,网上甚至会出现“酒驾标准修改”这样的误读。

  作为此项国标的起草人,司法鉴别判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主任法医师刘伟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说:“技术标准是一个逐渐完备和演进的过程。国家标准的沿袭和变革,不仅旨在进一步进行统一与规范,更致力于提高其普遍适用性。”

  刘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相较于之前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此次国家标准一大改进在于扩展了酒精检测的方法。原行业标准仅依赖于气相色谱分析,而国家标准增加了色谱与质谱的联用技术,不仅增加了定性的判断手段,更扩大了标准的适合使用的范围和应用领域,让检测结果更具科学性。

  尤其在刑事侦查领域,嫌疑犯血液或尿液样本通常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例如酒精、毒品、药品等,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能从结构信息的角度,对化合物做多元化的分析和鉴别。不一样的种类化合物的定性有助于判断嫌疑犯的行为模式,比如是否处于酒精或毒药物等的影响下,这些证据线索在实践中往往会发挥关键作用。

  可以说,新国标实施后,无论是因为交通事故、酒后肇事、非正常死亡或健康因素接受酒精检测时,检测结果都将更为准确和公正。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河南省司法厅了解到,目前全省司法鉴定毒物(酒精)机构有19家,在新国标的落实准备上,已要求各法医毒物实验室上报仪器配置,合乎条件且采标的机构做好方法验证,做好方法变更登记等。

  很多人都知道测试是否酒驾可以抽血检查,喝酒与未喝酒在血液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喝酒之后血液中会含有酒精成分,喝酒的量越多,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就越高。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为饮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

  所以在涉及酒驾的案件中,血液进行酒精检测的司法鉴定是成本最低、最直接判定司机是否酒驾的方式。

  “拿到血样后,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出结果。”12月12日,在河南唯实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李标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现场,他和该中心法医毒物鉴定室主任付海尔演示了酒驾血样检测的过程:对送检物证血样拍照登记,取样装到试管内,放入顶空气相室的仪器内,等待结果。

  李标解释其中的关键环节,先做三个质控样本,确保仪器各方面都正常,再对样本做检测,检测的样本是平行样测试,一个样本检测两次,这能够保证最终鉴别判定的结果的准确性。

  等到检测结果出来后,李标核对样本之间的误差,“一般误差在10%之内,可以认定结果有效”。最后,他将检测结果拿给付海尔,核准结果并出具最终鉴定意见书。

  在我国,酒是社交场合离不开的一个“道具”,那么酒量大小有没什么依据?喝多少啤酒、白酒会达到酒驾标准?喝酒后多久才能开车?

  首先要搞清楚酒精是如何在人体内代谢的。人体的肝脏中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是代谢酒精的主要酶。

  喝酒后,首先乙醇脱氢酶将酒中的乙醇代谢成乙醛,其次乙醛脱氢酶会让乙醛代谢物转化为乙酸,而最终乙酸会在体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如果两种酶都不缺,酒精在肝脏内的两步代谢“畅通无阻”,就能多喝。但因为个体存在差异,酒量大小因人而异。

  对于成年人而言,一般喝1瓶啤酒(500mL装)或1两白酒,抽血检测结果就可达到酒驾标准。不过个人体质不同,可能略有差异。

  一般来说,饮酒后大约10分钟,酒精就会被人们的身体吸收进入血液,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就达到最高峰。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一般来说,酒精在体内的降解半衰期大于6小时。根据个体差异,有的代谢时间长的可能要超过10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

  因此,酒后驾车不会以司机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标准,也不会以酒后时间长短界定,而是以人血液酒精浓度专业测试结果为标准。

  生活中,有司机并没有喝酒,只是吃了点水果等却被查出涉嫌“酒驾”,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假性酒驾”,比如荔枝、榴莲、葡萄干等含糖分较高的水果,成熟后自身的糖分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人们在食用后就会有乙醇残留在口腔里。此外,日常的发酵类食品、藿香正气水、糕点类点心食物等同理也如此。

  不过,上述“被酒驾”者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可以漱口间隔十几分钟再吹气检测,还能申请抽血鉴定。

  总之,记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条原则,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