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

行业新闻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动态清零”?

时间: 2023-12-17 12:44:49 |   作者: 科技创新

  今天,人民日报发表作者为“仲音”的评论员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一定要坚持》。这是在近期国内多地疫情有所反复的情况下,官方媒体就中国防疫政策导向发出的最明确信号。

  我一直是“动态清零”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我每天关注国内外疫情数据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当前实施的“动态清零”政策,依然是全世界综合成本最低的防疫政策。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去看,现在疫情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最新的奥密克戎各种变异毒株传染性极强,对有基础疾病、高龄人群等脆弱群体,依然有很大的伤害。

  北半球即将进入冬季,即便是在美国,也有很多专家担心,在今年冬天,新冠与流感叠加,会促进加重美国医疗体系的负担。

  疫情进入第三年,从世界各国的情况下,哪个国家不认真防疫、哪个国家选择“躺平”,哪个国家的老百姓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美国抗疫失败,让美国民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作为全球最富裕、人均医疗投入和人均占有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抗疫失败,创下了新冠感染人数最多、死亡人数最多两个可耻的纪录,一定会给这一个国家在世界史上留下一个永恒的污点。

  第二,“动态清零”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并不富裕,60岁及以上的新冠脆弱人群总量高达2.67亿。如果任由疫情蔓延,像一些西方国家一样,在民众当中搞残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式“死亡轮盘赌”,后果将不堪设想。

  坚持“动态清零”,保护的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保护的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而且,坚持“动态清零”,不仅仅保护了高龄、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实际上也保护了我们每一个人。

  因为,一旦疫情失控,造成医疗体系挤兑甚至是崩溃,其他病人也将受一定的影响。国外一些地方,疫情严重时,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苦苦哀求、无处就诊,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再考虑到新冠病毒即便是对年纪较轻、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群,也有特殊的比例的致死率,还有所谓的“长新冠”等问题,我们能说,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在保护我们每一个人。

  放眼全世界,一些国家选择在病毒面前“躺平”,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不够,就没有办法像中国这样实际做到“动态清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治理和运行逻辑决定了,当政者难以让整个社会为保护脆弱人群而付出抗疫的代价。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依然有一部分人希望“彻底放开”,希望“不要再管疫情”了呢?

  第一,有些人只看到了防疫给自己工作和生活工作带来的不便,而不去考虑不防疫可能会产生的难以处理的后果,甚至天真地以为,只要不防疫,社会就能立即恢复正常运作、经济就能立即好起来。这种想法无论是从事实还是从逻辑层面加以审视,都是错误的;

  第二,有些人以讹传讹,不尊重科学,简单地认为,现在奥密克戎致死率低,所以不用再花那么大的代价去防疫了,他们看不到中国高龄、有基础病的人群数量庞大、人均医疗资源不充分等现实,盲目鼓吹向那些躺平的国家学习。实际上,即便是2022年,美国仍因抗疫失败而让老百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2022年年初到9月下旬,美国新增新冠死亡人数超过22万。而过去十几年里,美国每年因为流感死亡的估计人数最多时也只有5.2万。因此,说奥密克戎是大号的流感,缺乏科学依据。

  第三,还有一部分人并不反对“动态清零”,但是他们对于一些地方在防疫中层层加码,不能够做到科学和精准,有很多意见。要争取这部分人群对“动态清零”政策的支持,关键还是要逐渐完备和改进各种防疫措施,要真正把防疫给民众生活和工作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要真正在“防疫、保民生、促经济”三项工作中做到统筹兼顾。不能因为“动态清零”政策有科学依据、整体上是对的,就允许一些地方过度防疫、任性防疫。从根本上来说,坚持“动态清零”,与逐渐完备和改进防疫措施,实际做到精准防疫、科学防疫并不矛盾。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防疫不单单是一个医疗、健康问题,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过去两三年也一直在防疫问题上针对中国打“舆论战”。他们完全无视自己国家防疫失败让普通老百姓承受的惨痛代价,反而一再就中国的防疫政策、疫苗等问题信口开河、大放厥词。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一再抹黑、歪曲、攻击中国的防疫政策,绝对不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考虑,而是为了攻击中国,为了搞乱中国民众的思想,为了破坏中国社会的团结。我能确定地说,如果中国现在选择放弃“动态清零”,一旦疫情失控,他们会变本加厉地攻击中国,会促进煽动一些人的不满情绪。所以,在防疫问题上,我们也要警惕西方媒体和西方政客的险恶用心,要坚持把对的事情做好,要坚持把对的事情做对。

  坚持“动态清零”,是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因此,在坚持动态清零的过程中,也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的理解、配合和支持。相对来说,目前在一些疫情不太严重的省、直辖市,人员内部流动基本不受影响,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局面了。常态化防控,要求我们每个人按时做核酸、自觉遵守各种防疫建议和防疫规定,我们也要配合、支持,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很多事情,要放到长时间尺度上,才能看得更清楚。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是综合成本最低的防疫政策,越往后,这个结论会越清晰。

  我们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但疫情确实存在复杂化、长期化的问题,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每个人就该做什么做什么,我们不需要无谓的争论,也不需要过度的焦虑。不管世界怎么乱,只要14亿多中国人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我们就一定会成为各方面情况最好的国家之一,对此,我们也要有信心。(来源:“明叔杂谈”微信公众号)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